24小时发布奇闻趣事:0篇     当月更新:14篇最新发布

古画品录 南朝齐 谢赫

  夫画品者,盖众画之优劣也。图绘者,莫不明劝戒、著升沉,千载寂寥,披图可鉴。虽画有六法,罕能尽该。而自古及今,各善一节。六法者何?一,气韵生动是也;二,骨法用笔是也;三,应物象形是也...

论画十则﹝清﹞王原祁

  六法古人论之详矣,但恐后学拘局成见,未发心裁。疑义意揣,翻成邪僻。今将经营位置笔墨设色大意,就先奉常所传及愚见言之。以识甘苦。后有所得,当随笔录出。  明末画中有习气...

后画录 唐 僧彦悰

  ●序  彦悰为帝京寺录。因观在京名迹,其中优劣差降,甚有不同,若曹、姚之徒,巳标前录,张、谢之伍,题之《续品》,沙门之内,弃其数人,但非释氏所宜,故阙而不录。都合二十七人,名曰《...

画山水序-南朝宋-宗炳

《画山水序》宗炳  圣人含道暎物,贤者澄怀味像。至于山水,质有而灵趣,是以轩辕、尧、孔、广成、大隗、许由、孤竹之流,必有崆峒、具茨、藐姑、箕、首、大蒙之游焉。又称仁智之...

端午节与道教的渊源

在中国传统里,端午节,是道教的地腊日。道教中的祭“地腊”风俗,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一大起源。腊,古称“蜡”,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,即传统的祭祀神农和祖先的重大典礼,秦汉以后...

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

  ○吴鉴全师云:凡搂膝拗步后脚向前迈进时,前脚不可立起;倒撵猴亦然。身要正,手要斜。所谓手斜系将掌背对正鼻尖,非向左向右之谓。  ○吴先生说,玉女穿梭姿势,手肘须对人之中部...

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

  百拳之法,以眼为纲。反侧前后,求察阴阳。浑身着力,脚跟乃强。起伏进出,得先者王。拳无寸隔,沾衣便亡。腰无少主,巧终狈狼。如钉若矢,紧倚门墙。自顶至足,节转轮防。接应变换,无仇...

入药镜

先天炁,后天气,得之者,常似醉。日有合,月有合,穷戊己,定庚甲。上鹊桥,下鹊桥,天应星,地应潮。 调巽风,运坤火,入黄房,成至宝。水怕干,火怕寒,差毫发,不成丹。铅龙升,汞虎降,驱二物,勿纵放。...

中药方剂的药引

(俗称药引子)甚为重要,有的用作主辅药,有的为佐使药,有的为了护胃、矫味,或为了解除部分药毒,方剂中用药引能提高药效,争取早日治愈。 淡盐汤——引主药加强补肾的作用,如六味...

古罨药鉴

行风开表羌独活。荆芥防风蔓薄荷。白芷细辛与藁本。升麻天麻麻黄合。 秦艽威灵并紫苏。一十五味是表药。 祛风化痰天南星。白附藜芦皂荚同。瓜蒂蝉蜕何首乌。全蝎僵蚕牛黄通...

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

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,远志山药共麦冬,枣仁当归天竺黄,六味何来大有功。玄参苦,黄连凉,木香贝母泻心强;凉心竹叶犀牛角,朱砂连翘并牛黄。温心藿香石菖蒲;引用细辛独活汤。肝经滋补肝经...

药性串集

自汗黄芪五味子,盗汗枣肉浮小麦与乌梅。 浮肿阳水麻黄紫苏叶。阴水浮肿附子肉桂与干姜。 腰上肿荆芥桂枝,腰下肿茯苓泽泻防已。 头痛偏寒吴茱萸川芎,偏热菊花桑叶,偏后脑...

治病主药诀

头疼必须用川芎,不愈各加引经药:太阳羌活少柴胡,阳明白芷还须着,太阴苍术少细辛,厥阴吴茱用无错。巅顶之痛人不同,藁本须用去川芎。肢节之疼用羌活,去风去湿亦其功。小腹痛用青皮治...

用药法程

凡用药须明五味。辛者能散能横行。苦者能降能泄。甘者能补能缓中。酸者能收敛。咸者能润下能软坚。能先知各药之性。然后可以合于病情。凡用药须审质之轻重。性之有毒无毒。...

引经报使药歌

小肠膀胱属太阳,藁本羌活是本乡。 三焦胆与肝包络,少阳厥阴柴胡强。 大肠阳明并足胃,葛根白芷升麻当。 太阴肺脉中焦起,白芷升麻葱白乡。 脾经少与肺部导,升麻煎之白芍详。 少阴...

十九畏歌

硫黄原是火中精,朴硝一见便相争。水银莫与砒霜见,狼毒最怕密陀僧。巴豆性烈最为上,偏与牵牛不顺情。丁香莫与郁金见,牙硝难合京三棱。川乌草乌不顺犀,人参最怕五灵脂。官桂善能调...

妊娠禁忌歌

蚖斑水蛭及虻虫,乌头附子配天雄。野葛水银并巴豆,牛膝薏苡与蜈蚣。三棱芫花代赭麝,大戟蝉蜕黄雌雄。牙硝芒硝牡丹桂,槐花牵牛皂角同。半夏南星与通草,瞿麦干姜桃木通。硇砂干漆蟹...

平性药性赋

详论药性,平和惟在。以硇砂而去积;用龙齿以安魂。青皮快膈除膨胀,且利脾胃;芡实益精治白浊,兼补真元。原夫木贼草去目翳,崩漏亦医;花蕊石治金疮,血行则却。决明和肝气,治眼之剂;天麻主...

温性药性赋

温药总括,医家素谙。木香理乎气滞;半夏主于湿痰。苍术治目盲,燥脾去湿宜用;萝卜去膨胀,下气制面尤堪。况夫钟乳粉补肺气,兼疗肺虚;青盐治腹痛,且滋肾水。山药而腰湿能医;阿胶而痢嗽皆...